我的習慣是分三階段買股票


   我習慣分三階段買股票,除了分散風險外,也是為了資金控管,讓我的錢充分利用,又能隨時有資金可以買股。

   每年除權息之後,我會等第三季獲利公布,從我的存股名單中,選出獲利最佳,而且數量較少,還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支數的股票,優先下單。接著挑出一、二支新的存股,我喜歡,但還沒買進的股票,先買個一、二張,試試看。如果很快就漲多了,我就不買了,我不追高,留給別人賺吧!如果持平,我會等第四季獲利公布之後,再決定要不要再加碼。這是我的第一階段買股,大概會用掉三分之一的資金。

  第二階段就要等第四季獲利公布,或年報出來,不過,我仍然會以我的存股名單為主,而且找不到喜歡的,或者是相對便宜的,第二階段不買也沒關係。因為在股市裡的大戶那麼多,又有外資、自營商,再加上散戶,猜猜看有多少人在研究股市,我們是小小散戶,不可能全職研究股市,時間沒有人多,資金也沒有人多,甚至專業的財金知識也比不上別人,身為散戶,我們有什麼優勢呢?散戶就是要靠耐心,將時間拉長,我們沒有業績壓力,不必短進短出,就買好股票,讓時間慢慢地幫我們賺錢吧!

   第三階段就是公布股利後,我也會多多少少找到殖利率高,又沒有超漲的股票,我也保留三分之一的資金,留著這時候買。像聯華這支股票我持有很多年了,剛開始買十多元,先買一、二支,覺得不錯,股價也沒有上漲,我就會繼續加碼,去年業績大好,公布股利時,股價二十多元,現金配1.6元,股票0.5元,真的是太甜美了,雖然我知道第二天一定會大漲,但是還是值得買,但我不貪心,買一點點就好,我在第二天漲停買了三支25.1元,現在是33.25元,除了填權外,這三支也獲利三十幾%,當然好久以前買的,獲利更好,這就是股票迷人的地方。

    年輕人真的要好好存錢,有錢才能投資,不要急,我也是經過二十年後,才領悟了這個道理!

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是要賣股票買房呢?還是貸款買房呢?我和牛爸經過多次討論加辯論!

意外的驚喜,臨時股東會的紀念品,挑選ETF

好吃的樹葡萄你吃過,好喝的樹葡萄酒你喝過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