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時,存不了錢是正常的!
結婚後,遇上花錢比我更隨興的牛爸,我突然明白,如果不改變,我們夫妻只能一直當月光族,那麼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的夢想,就難以實現。
因此,在還沒有準備好自備款之前,我們就四處看房子,然後硬著頭皮買房,強迫自己,也強迫牛爸儲蓄,把錢存在房子裡,在還清第一間房子貸款的十年間,我們的日子其實過得很節儉,戶頭裡的錢幾乎都拿去繳貸款,每個月也像月光族一樣,簿子裡總是看不到錢。我一直懷疑自己,為什麼存不了錢,感覺自己好像有點窮!
當時的房貸利率超過10%,每個月我還繳得很開心,沒想到多年之後,房子的貸款只剩下1點多%,現在回頭來看,真的是只能用初生之犢,不怕虎來形容,當時大家都是背著利率10%,甚至10幾%的房貸,大家都一樣,就不會覺得奇怪,也不覺得沈重!
後來房貸還完了,我還是覺得自己沒錢,原因是又買了第二間房,所以,我一直以來身上都沒有很多錢,然後帳戶裡的錢,看起來都少得可憐,直到這幾年,身上的現金才明顯多了,每一本簿子裡好像都有些錢,存錢這件事好像變得很輕鬆,也容易了許多!
我年輕時一直在投資,將錢拿去很多地方投資,一是買房,二是買基金,三是買股票,然後手頭一直很拮据,但是,我不是把錢拿去享受,拿去花光光,而是用另一個方式存下來。
從年輕到中年到現在計畫退休,大部分的日子裡,我的生活都不是寬裕的,當我看到身邊的人大把大把鈔票的花,或是存款簿裡有著令人羨慕的數字時,我都忍不住思考,我們領著差不多的薪水,他們花的錢怎麼好似擁有我的雙倍薪水一般。或者是我過的生活品質比他們低的生活,但是他們的存款數字我卻追不上,究竟是為甚麼?
究竟是他們比我有錢,還是我比較不會運用金錢呢?其實我也曾這樣疑惑過,直到這幾年,我的投資成效出現了,答案就出來了!
雖然金錢只是數字,但是畢竟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錢不是萬能,沒錢卻萬萬不能。
我小時候總是聽著家中奶奶說著她的遺憾,因為沒錢日子顯得很辛苦,家裡的孩子就不能受教育,我父親兄弟姐妹六人,每個都在學習上有出色的表現,可惜都只唸了小學,就得外出工作幫忙家計,只有最小的叔父和姑母受高等教育,一個當醫生,一個在國有財產局,其他不能受教育的孩子,長大後不是務農,就是當工人,女兒不能受教育,當然也不可能有機會高嫁,下一代大概就是不斷在努力和掙扎吧!
反觀受了教育的叔父當了醫生,婚姻一帆風順,娶了富商的女兒,孩子都送澳洲留學,在當地置產,甚至移民,堂弟堂妹從小就是小留學生,後來堂妹就留在澳洲當醫生。
姑母當年嫁入書香門第,住在台北木柵的別墅區,兩個兒子一個是台大的醫生,一個是榮總的醫生,後來優秀的表弟,還去英國劍橋大學讀博士,他們完全是人生勝利組的寫照。
我家還好,父親雖然沒有受到教育,年輕時只能當個板模工,中年轉業務農,但是他堅持不論有錢沒錢,自己的下一代一定要唸書,所以我們兄弟姐妹才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。我的二叔父就沒有這份堅持,因為沒錢,也覺得孩子沒天份,孩子就順其自然,堂弟堂妹國中畢業早早進入就業市場,多年後工作不如意,婚姻也不如意,連帶的下一代也在複製他們的觀念、工作、職業和社經地位。
相同的父母,的確不可能同樣的命,手伸出來五根手指頭都不一樣長,每個人都有自己命中的安排,但是,如果事事都認命,你就不可能事事力爭上游了!也不會有未來更好的人生!
年輕時,我曾在該不該生孩子的矛盾中掙扎,也曾經在買不買房的路上徘徊,當然,存款簿見底的經驗也經歷過,但是,如果你有目標,或是你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怎樣的生活,那麼有什麼可以擔心的?一個人只怕不努力,只怕好逸惡勞,如果你充滿信心,充滿決心,未來的日子怎可能不美好呢?
牛媽這篇文真的寫出我的心聲了,現在全部的錢都拿來養小孩跟存股,看到朋友們之前都出國或常常出門玩,拿名牌包,心裡其實非常羨慕,也常想自己這樣節省度日到底值不值得,因為都還沒看到什麼成果,不過,牛媽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股鼓勵,我要加油,有一天我也會和牛媽一樣,有很棒的成果。
回覆刪除相信妳可以的,加油!
回覆刪除